宜宾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万里长江第一城,宜宾的燃面为何那么多油 [复制链接]

1#

最近四川的宜宾燃面火了,因为宜宾成立了一个“宜宾燃面学院”。宜宾当地流行一句话:“吃过宜宾面,天下再无面。”可见宜宾人有多爱吃宜宾的面,当然,宜宾燃面在全国也很有名气。有了宜宾燃面学院,说不定以后你吃的燃面就出自科班儿出身的大厨之手。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宜宾燃面和宜宾。

因宜宾古称叙府,宜宾燃面古代叫叙府燃面,顾名思义“燃”就是点燃的意思,有种说法是因此面油重无水,点火即燃,故名燃面。还有一种说法是燃面重油重辣,吃起来口中如一团火在燃烧,故名。不管哪种说法,都重点突出了宜宾燃面油多的特点,因此旧时候老百姓也管宜宾燃面叫油条面。宜宾燃面以水叶子面为主料,配以碎米芽菜、小磨麻油、辣椒、花椒、芝麻、花生、核桃等数种调料制成。所谓水叶子面就是碱面,呈淡黄色,武汉热干面也是用的这种碱面条。芽菜,也叫叙府芽菜,是与“涪陵榨菜”、“南充冬菜”、“内江大头菜”齐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,是宜宾燃面不可缺少的配料。

我们说过宜宾燃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重油,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和宜宾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。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,东邻泸州,南接云南昭通,西界凉山州和乐山市,北靠自贡市。宜宾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,号称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,面积平方千米,人口.5万人(年)。

宜宾位于高原与平原的结合处和三江汇流之地,四通八达的水陆要冲,是成都的南线门户,位置非常重要。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得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得到重视。汉武帝开“西南夷”,在宜宾设僰道县,为犍为郡的治所,是益州南线的重镇。不过,东汉时犍为郡的治所迁到了武阳(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)。三国时期,诸葛亮七擒孟获,平定南中,宜宾夹在四川盆地和南中之间,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历史记载,宜宾古代盛产荔枝,至今宜宾境内仍有唐代以前种植的荔枝树,已逾千年,高16米。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唐皇为博美人开心,八百里快马加急运来的荔枝,并非出自广东,而是四川,而且很可能就出自宜宾一带。宜宾这个地名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有关,他就是宋太宗赵光义。唐玄宗改僰道县为义宾县,赵光义即位后,为避皇帝名讳,就改称宜宾县,宜宾之名一直保留至今。

宜宾位于金沙江、岷江、长江三江交汇处,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之称,为什么这么说呢?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山脉的各拉丹冬峰,浩浩荡荡一路东下,奔腾入海。从源头至四川省宜宾市之间公里的长江,在各段有不同的称呼:沱沱河、通天河、金沙江,过了宜宾才始称长江。

图-沱沱河、当曲、通天河交汇处

即使在古代长江各段也是有不同的叫法,在明朝之前古人甚至以为长江的上游是岷江,直到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,才确定长江真正的上游是金沙江。金沙江古代叫泸水,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曾提到过,“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”。长江在到达宜宾之前,没有像样的大城市,所以宜宾才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之称。

图-俯瞰宜宾市

宜宾位于水陆交通要道,宜宾之下地势变缓,长江水流变慢,航运在古代就很发达,南来北往的客商和马帮络绎不绝。古代宜宾码头有“六渡八帮”之说,六大渡口即北关渡、东门渡、上渡口、中渡口、下渡口,合江门渡;八大船帮有干货帮、成都帮、叙渝帮、叙泸帮、五板帮、竹木帮、盐帮、嘉阳帮。宜宾的码头如此繁忙,自然少不了很多干重体力活的船工。这些人工作强度大,但是收入并不高,不可能大鱼大肉补充能量,重油的素燃面价格便宜,又能满足他们的身体所需,花费不高,还顶饱,所以就很受大众欢迎,作为著名的四川面食流传下来了。

换句话说,宜宾燃面的重油和受宜宾人热爱,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是受码头文化影响的结果,当然和宜宾这个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也有脱不开的关系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